10月26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,对2020年前三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。从会议披露的信息不难看出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,中国钢铁保持了生产平稳增长、价格小幅回升、效益逐步好转的运行态势,实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,不仅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快速复苏,还与世界分享了中国钢铁市场的繁荣。
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,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钢铁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,明晰中国钢铁对世界钢铁发展的贡献。这将为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清障筑基。
首先,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为中国钢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,带动中国钢铁产量增多。中国钢铁也在支撑国民经济强势恢复中发挥了“压舱石”“稳定器”的作用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.2%,环比增长11.5%,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。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.7%,成功实现由负转正。10月13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发布《世界经济展望报告》,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.4%;中国经济将增长1.9%,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
得益于此,中国钢铁产量在内需不断释放的利好形势下逐月增加。今年前9个月,中国粗钢产量达到7.82亿吨,同比增长4.5%,但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.94%。彼时,全球粗钢产量达到13.47亿吨,同比下降3.2%。中国粗钢产量已占全球的58.1%。可以说,占据世界钢铁“半壁江山”的中国钢铁不但没有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,反而依靠国内强大的市场实现了阶段性供需动态平衡。我们必须承认,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完全是中国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。从目前已经恢复至合理水平的钢材库存看,也能印证这一观点。
其次,中国钢铁对世界钢铁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。
一是中国钢铁为其他国家钢铁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今年前9个月,中国钢材出口同比下降19.6%,进口同比增加72.2%,钢坯进口同比增长近10倍;自6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呈现粗钢净进口态势。这是中国钢铁自2009年金融危机后再一次出现粗钢净进口现象。实际上,中国钢铁消费强度提升完全是依靠国内大循环,全部在中国内部消化,非但没有为全球钢材市场带来消费压力,而且与世界分享了中国市场的繁荣,消纳了其他国家生产的钢铁产品,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。这既是我国经济韧性的体现,也是我国对外开放钢铁市场的体现,也为疫情影响下的世界钢铁行业复苏做出了中国贡献。
二是中国钢铁有效化解过剩产能,带动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复苏。2016年~2018年,中国钢铁累计化解1.5亿吨以上粗钢产能,取缔1.4亿吨“地条钢”。钢铁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。事实证明,中国粗钢产能减幅远超世界其他国家,甚至大于全球粗钢产能累计降幅。其间所取得的成果,不仅使中国钢铁企业受益,也有效带动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苏,得到了全球钢铁行业的认可。目前,中国钢铁正在进行世界上最透明的产能置换。在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中,中国正采取涉钢产能减量置换并进行网上公示的严格措施,严控新增产能。据统计,近3亿吨产能将在5年内减量更新。10月22日,工信部表示,拟将环境敏感区域置换比例由不低于1.25∶1提高到1.5∶1,非环境敏感区域减量置换比例具体明确为1.25∶1,进一步加大通过产能置换压减产能的力度。可以说,中国钢铁化解过剩产能的力度与决心属世界之最,成效有目共睹。
最后,中国钢铁将在“十四五”时期更有作为。
当前,全球经济形势和钢铁生产的复苏状况并不均衡,中国钢铁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。应该看到,中国钢铁一直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。近期,中国政府明确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这必将促进今后若干年中国钢铁产量仍将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。同时,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所带来的新要求,中国钢铁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巩固去产能成果、推动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目标不变、力度不减、信心不移。
“十三五”收官在即,“十四五”即将开局。中国钢铁将聚焦全面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根本任务,坚持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,着重解决控产能扩张、促产业集中、保资源安全的行业三大痛点,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;紧抓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,更好地布局谋篇推进高质量发展。
我们有理由相信,经过继往开来的持续努力,中国钢铁不仅将成为畅通国民经济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,还将为世界钢铁行业的持续繁荣贡献中国力量,实现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续、更为安全、更加绿色的高质量发展。